清华大学大学朱旭峰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发布单位: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7111cc    发布时间:2022-12-06]

2022112119时,正值学校百廿校庆暨学院建院十周年院庆举行学术论坛系列学术讲座活动之际,应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旭峰教授莅临云端,在线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新兴科技与敏捷治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MPA中心执行主任白列湖副教授主持,校内外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白列湖老师对朱旭峰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朱教授对我校建校一百二十周年暨学院建院十周年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白老师的邀请与主持。

讲座伊始,旭峰教授通过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教授的实验——基因编辑人类的胚胎引申出科技伦理和科技治理的问题,以此表明新兴科技对于科技伦理与科技治理的重要性。那么,新兴科技到底是什么以及有哪些科技伦理和科技治理的问题朱教授通过美国拜登政府急迫问题、长期问题、国际竞争、成果共享、可持续科技战略问题的思考认为我国当下要处理好科技发展与治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发展之前一味谈治理,不利于科技进步,留待外国抢先谈治理,不利于科技竞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基本观点,即“治理”应该为“发展”服务。

其次,朱教授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例,深入分析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业、公共治安、疫情防控、无人机、战争等方面的应用,总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朱教授重点分析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他认为,传统城市管理面临包括城市体量与城市人口扩张,人员流动性增强城市管理问题复杂性变高公共需求与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之间的存在矛盾等问题,需要我们在管理技术、手段、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而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为中国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比如天网系统、城市大脑、社会治理、人口管理中已大量运用这些新技术具体来讲,城市大脑可以用来强化城市交通治理天网工程用来服务安防领域,提升公共安全,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人口管理主要涵盖了社保申领的精准识别,利用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保险经办中身份认证困难、待遇资格认证困难等问题;社会治理则包括监考身份确认和非现场执法治理行动,后者也广泛应用于城市大脑行人流量感知和交通信号系统控制中。但是,教授认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存在着技术风险(识别精准度、深度伪造)、数据风险(过度收集、存储安全)、伦理风险(隐私侵犯、技术不平等)和社会风险风险(财产损失风险、政治信任风险)等诸多风险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加强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政策体系建设。朱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政策法规还存在生物识别信息的利用性法规与保护性法规比例失衡保护生物识别信息的规范内容难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与利用如何平衡缺乏统筹考虑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朱教授认为,面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新兴技术变革,敏捷治理成为一种新的治理趋势。他认为,敏捷治理旨在构建一种能够快速且灵敏应对公众需求的治理模式来提升组织运营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敏捷治理具有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数字技术特征,因此它在重塑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是敏捷的、具有回应性的。在敏捷治理的思路下重塑国家治理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治理对象,敏捷治理以人为本,用户导向,国家治理则要明确谁是问题的定位者;二是是治理节奏,敏捷治理快速回应,尽早介入,国家治理同样强调时间、时机的重要性;是治理方式,敏捷治理灵活应变,渐进迭代,国家治理强调非线性决策以及问题导向学习转化为机制创新式学习;是治理关系,敏捷治理注重合作,双向互动,国家治理强调决策参与平等以及政策反馈评估的关键性。同时,教授对城市管理中新兴数字技术的敏捷治理提出建议,一是秉承“鼓励发展,预防先行”技术发展策略定位,强调政府应加大公共部门购买服务,支持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不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公民应提升数据技术的安全意识,充分行使数据基本知情权,以在城市治理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能保障自身数据和隐私权利;二是积极参与城市数字技术应用治理的公私对话,引入公私对话,将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纳入沟通与合作体系,鼓励社会广泛讨论伦理边界,同时公众也可以作为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识别风险和补充政策风险研判,推动政府形成具有充分回应性的机构体系与政策体系;三是在有条件有需求的地区试点公民数据分红权,撬动政府使用权、企业开发权和公民分红权的政策实验;四是支持政府制定应对数字技术社会风险的应急方案,提升面对新兴数字技术的风险意识与集体安全意识,推动技术与产业风险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

讲座结束之际,我院师生与朱老师进行了积极互动,同学们对新兴科技与敏捷治理及相关问题提出了疑问,朱老师做出了耐心解答。白老师对朱老师的讲座做出如下总结:现如今全球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目前还存在数据治理体系尚不健全、治理模式线性单一、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而朱老师关于敏捷治理讲座,对我们思考数据治理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整场学术讲座内容丰富,紧跟学术前沿,希望同学们借此机会加深对生物特征技术的认识,尤其对其在国家治理和自己工作岗位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白老师对朱老师的精彩讲座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发出诚挚邀请期待疫情结束后朱老师到西北师范大学做客与我院师生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探讨。

本次讲座视野广阔,内容丰富,逻辑论述清晰,对学院广大师生开阔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受益匪浅。

           (撰稿:白姣姣 截图:金建冲 审稿: 白列湖 审核:李怀


朱旭峰教授简介

 朱旭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首届万人计划青年拔火人才、优秀青年基金等获得者,入选哈佛大学“燕京学者”、曾荣获“中国管理学青年奖”。朱旭峰教授被联合国委任为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盟NASPAA)执行委员会委员及SDG 工作委员会联席主席。主要研究方向:政策过程理论、智库与专家参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政策与治理等。


专业院校:
管理机构: